打开/关闭搜索
搜索
打开/关闭菜单
477
547
59
2786
寻星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特殊页面
上传文件
快速入门
新手入门
编辑方针
MediaWiki帮助
隐私政策
版权信息
打开/关闭外观设置菜单
通知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user-interface-preferences
个人工具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编辑“︁
五言绝句
”︁(章节)
✨寻星知识库——携手与您,寻觅群星。
分享此页面
查看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associated-pages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温馨提醒:
您没有登录账户。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寻星会记录您的IP地址,并且此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以便管理和供其他用户参考。如果您不希望公开匿名用户IP地址,请您
登录
或
创建
一个账户,这样寻星就会在贡献记录中公开您的用户名而不是IP地址。使用账户同样也可以让您在寻星获取更多权限,有助于您进行深入贡献。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体裁沿革 == 五言绝句,就是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它属于近体诗范畴,是绝句的一种。这种诗体不是唐代诗人首创的,它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据文献记载,当时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摘要:
温馨提示:
您在寻星上发布的所有贡献内容,
默认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CC BY-SA 3.0 CN)许可协议下发布
,如果您希望采用其他许可协议或许可约定,请务必在页面中指出。请参阅在
寻星:著作权
列出的相关内容。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发布侵权内容可能会让您失去在寻星的贡献权限。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寻星知识库使用 Cookie 技术提升您的浏览体验,这需要在您的浏览器存储部分信息。禁用 Cookie 将导致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寻星团队将严格遵守隐私政策,并尽可能保护您的信息安全。 继续浏览寻星知识库,视为您同意启用 Cookie 并生成、存储相关数据。
好的
编辑“︁
五言绝句
”︁(章节)
✨寻星知识库——携手与您,寻觅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