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打开/关闭外观设置菜单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NAT

✨寻星知识库——携手与您,寻觅群星。

NAT 一般是指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即“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 IP 地址不充裕,而用户实例需要连接互联网的问题。

工作架构 编辑 编辑源代码

NAT 服务的网络被分割成公网私网两部分,NAT 服务被设置在公网与私网之间。

私网实例在对外网发起请求时,会由 NAT 服务进行处理,并由公网实例向互联网发起请求。数据发到公网实例时,NAT 服务会根据已配置的服务,转发数据到内网实例。

此技术可以实现在仅一个公网实例的环境下,使内网实例有能力使用公网 IP 访问互联网业务,并与互联网联通交换数据。

NAT 类型 编辑 编辑源代码

静态 NAT 编辑 编辑源代码

内网实例绑定公网实例上的全局地址,一般应用于内网唯一用于对互联网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动态 NAT 编辑 编辑源代码

在创建网络绑定时,随机选择一个空闲的地址。在业务使用完毕时,内网实例占用的公网地址会被回收。已被占用的地址不能被重复占用。

NAPT (端口复用 NAT) 编辑 编辑源代码

NAT 服务最普遍应用方式。

同时也称为 PAT(端口转换 NAT)。

通过配置 NAT 服务转换表,以公网地址的端口标识需求,转发到一个及以上的内网实例中。例如使用上述方案,同时以公网地址 1.2.3.4 通信,则无法区分内网实例会话。NAPT 通过标记端口,即要求客户端通信 1.2.3.4:114 或 1.2.3.4:514 ,然后 NAT 服务利用转换表正确转发通信数据到内网实例中。

依据端口的特性,理论上单个公网地址可通过 NAPT 服务 65535 个内网业务。

NAT 应用 编辑 编辑源代码

由于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众多,且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网民数量开始井喷式增加,给其全部分配独立公网 IP 远远不够。

因此,NAT 技术特别是 NAPT(端口复用 NAT)被大规模应用,节约了大量公网 IP,使得大家都能欢乐网上冲浪。


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商圈钱、IP 地址稀缺、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中国大陆网民想要申请独立公网 IP 甚至动态公网 IP 长期困难重重,令人诟病。

优缺点 编辑 编辑源代码

优点 编辑 编辑源代码

  • 节约公网 IP 地址。
  • 便于进行网络维护。
  • 限制互联网与内网实例的直接访问,提高安全性。

缺点 编辑 编辑源代码

  • NAT 服务异常会使得所有内网实例网络异常,容灾性较低。
  • 拥有性能损耗。
  • 外部服务向内网实例建立链接较为繁琐。参考NAT穿越
寻星知识库使用 Cookie 技术提升您的浏览体验,这需要在您的浏览器存储部分信息。禁用 Cookie 将导致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寻星团队将严格遵守隐私政策,并尽可能保护您的信息安全。 继续浏览寻星知识库,视为您同意启用 Cookie 并生成、存储相关数据。